學習黨的歷史
了解英雄事跡
深入學習黨史
1
2024/3/31
新時代青年要自覺崇尚英雄
中華民族是英雄輩出的民族,新時代是成就英雄的時代。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,新時代青年要厚植英雄情懷,學習和發揚他們的精神,汲取奮進力量。一百年多來,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,一代代中國青年自覺樹立了“為中華崛起而讀書”的誌氣,“砍頭不要緊,只要主義真”的骨氣,“敢叫日月換新天”的底氣,自覺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,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。
回眸百年,一群新青年曾振臂高呼馬克思主義,為遭受劫難的中國苦苦尋找著民族復興的道路;在萬裏長征路上,有這樣一批年輕人,他們的紅色信念堅如磐石,闖關奪隘、沖鋒向前、掩護戰友、奮勇戰鬥,成為最終勝利的重要基石。歷史已經證明,只要青年敬仰英雄,胸懷憂國憂民之心、愛國愛民之情,像英雄模範那樣堅守,像英雄模範那樣奮鬥,就能譜寫出壯麗的青春之歌。國家的希望在青年,民族的未來在青年。新時代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,一定要把英雄模範立為心中的標桿,向他們看齊,弘揚他們身上展現出的忠誠、執著、樸實的鮮明品格,追求更有高度、更有境界、更有品位的人生,讓清風正氣、蓬勃朝氣遍布全社會。
了解英雄歷史
1891年
張自忠
張自忠(1891年8月11日-1940年5月16日),字藎臣,後改藎忱,漢族,山東臨清人,第33集團軍總司令兼第5戰區右翼兵團司令,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,追授二級上將銜,著名抗日將領、民族英雄。1937年至1940年先後參與臨沂保衛戰、徐州會戰、武漢會戰、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。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的戰鬥中,不幸犧牲。新中國成立後,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,並被評為“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”之一。
1905年
楊靖宇
楊靖宇(1905年2月26日-1940年2月23日),原名馬尚德,字驥生,河南省確山縣人,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,無產階級革命家、軍事家、著名抗日民族英雄,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,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。
1932年
劉胡蘭
劉胡蘭(1932年10月8日-1947年1月12日),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,著名的革命先烈。她在共產黨的培養下成為了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,參與地下工作,勇敢地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。1947年1月12日,因叛徒出賣被捕,面對敵人的鍘刀,她堅貞不屈,視死如歸,英勇就義,時年僅15歲。她的英勇事跡成為了中國革命史上的光輝篇章,激勵了無數後來人。
學習英雄精神
要繼承和發揚他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堅定信念、英勇鬥爭、無私奉獻和愛國主義精神。堅定信念意味著無論遇到多大困難都不放棄,英勇鬥爭要求我們面對挑戰和困難時,勇於擔當,積極應對。無私奉獻要求我們為社會和集體利益貢獻自己的力量,而愛國主義則是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,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END
排版 | 余苗
編劇 | 余苗
總審 | 趙梓翔